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書評】無理言論的突破指南:《護家盟不萌》 by偉恩與咖啡




無理言論的突破指南:《護家盟不萌》書評
圖/文:偉恩與咖啡

《護家盟不萌》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本對護家盟所下的戰書,事實上還遠不只如此。

在此書中,「護家盟」並非專指某個特定團體,而是「霸道的性別保守份子」的總稱,這些人的共同特色之一,就是反對同性婚姻。

此書圍繞著同性婚姻爭論而展開,具有兩個明顯的目的:首先,作者一一介紹並反駁護家盟曾提出的論點,從此介紹他對同性婚姻議題的系統論述。其次,在反駁的過程中,作者以自己的反駁方式,來提供可供參考的思考與公共討論的系統性方法。

這兩個目的分別展現了兩種公民教育層次:一是說明,為何同性婚姻是值得支持的,護家盟的反對為何是無效的與歧視的;二是說明,公共討論的一般規範,而它們不僅適用此議題,還可用於其他所有的議題爭論。

在本書的序言與結語中,作者朱家安相當明確地揭露了自己的立場:他是一個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並且提醒,請如同我檢視護家盟的論點一樣檢視我的論點。

這樣的訴求,要求讀者妥當去區分思維方法與思維內容的關係,一個護家盟支持者或許會反對這本書的內容,然而他卻不能隨意地無視這些公共討論的規範。這是此書在公共討論上的力量所在。

這本書是公共討論的說明書,同時也是範本。

人有追求生命願景的自由


全書對於同性婚姻支持的正面立論從這裡開始:如果沒有好理由,應該讓人可以自由追求生命願景。而對某些人來說,同性之間的婚姻是實現人生願景的必要條件之一。

這立論看似簡單,然而內容十分豐富以及複雜,這個立論直接挑戰了保守派傳統上對生命意義的一個觀點:生命具有其固然意義。這種生命觀點起源於某些社會制度(特別是封建社會),在這些制度中,個人的生命意義是被主流社會文化認可的形式所涵養並且賦予意義的。

朱家安首先說明了一個明確的應然命題,然後直接躍入這個批判的核心:
我們的社會應該讓人能自由選擇手段來發展自己的生命意義,除非有好理由否決那個手段或意義。

將問題拉到「理由」的問題上,成了朱家安一直以來鼓吹的以理由為單位的思考。以理由為單位的思考有許多好處,其中包括了公平原則:我找到了理由來支持我的立場,以及反對你的理由。如果你反對我的立場,那麼你也該找新的理由出來。

他將一個任務交給同性婚姻的反對者:如果要反對同性婚姻,你必須要提出足夠的理由說明,為什麼同性婚姻無法作為某些人能夠且值得追求的人生願景。

朱家安進而指出,這些理由並不是可以隨意採取的。在書中,他指出許多常見的明顯謬誤和迷思,並且一一說明他的回應方式,其中不乏巧妙的論證。除此之外,他十分完整地說明了他的歧視言論理論,並提醒為何護家盟正在助長歧視。

為了協助讀者梳理每個章節的內容,還貼心地在每個章節最後附上了大綱圖表。

除此之外,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並闡明了,在公共討論中,理由所應具備的規範。

只有好理由需要被考慮


朱家安指出有許多理由都不是好理由,在我的理解中,至少包含了四種(在這裡只做摘要,詳細內容請閱讀《護家盟不萌》一書):

一、缺乏根據的理由不是好理由。

他認為,護家盟有兩種理由是缺乏根據的:一種是他們給出了一些顧慮,但是這些顧慮和同性婚姻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譬如說:人倫崩壞、人獸交等。

另外一種,其實更加關鍵,這些理由雖然訴諸了一些值得顧慮的壞事,然而這些壞事卻不應該找同性戀負責。這些是所謂的「訴諸弱勢困境」的理由。譬如,有人會說「同性戀的小孩很可憐,因此不該開放同性婚姻」,然而這樣的困境,事實上反應的是同性戀其實是被壓迫者,這麼一來,同性戀不應該為這件事情負責,而是社會有責任給同性戀更友善的環境。諷刺的是,同性婚姻正是在給同性戀更友善的環境——而你反對。

二、只有公共理由才是好理由。個人情感往往只與個人有關,譬如,「同性戀結婚讓我很不舒服」。朱家安在這裡提出了公共理由的重要規範來回應這種理由:在公共討論的時候,你必須找到「公共理由」(public reason):不管你的價值觀是什麼,大概都會覺得重要的理由。

三、建立於涉他欲望的理由都不是好理由。那些建立於像是「不希望同性戀結婚」的欲望的理由,都不是需要被考慮的理由。這種欲望稱作「涉他欲望」,是關於他人的欲望。朱家安主張,以涉他欲望為基礎的理由都是不需要考慮的。

四、訴諸宗教信仰的理由不是好理由。這是因為宗教之間不可能說服彼此究竟為什麼必須採取自己流派的教義。甚至更糟糕的是,世界上還有所謂的「邪教」的存在。這說明了,即便有些理由能夠在某宗教之中形成,然而,只要這樣的理由無法讓其他宗教觀的人(包括無神論者)也能同意,那麼,這些理由都不應該看成是好理由。

不管是公共理由、涉他欲望,還是以理由為單位的思考,這些判準和規範對台灣公領域的現狀來說相當重要。人們現今論理的時候,往往有些壞習慣,要嘛是訴諸直覺,要嘛則是訴諸無比龐大的解釋體系,而這些龐大的解釋體系,又往往預設了一組價值觀。這些種種,都相當阻礙公共討論與對話。

我認為,朱家安對於這個現象的觀察和捕捉在一部份是正確的,但另一部份,我想指出另一個被忽視的問題。即便這並非是本書的重點,然而卻是以理由為單位進行思考的同時必須意識到的。

我要說明的是,為何敘事與柔性的對話對於我們的公共領域與討論來說,依然是重要的。其內容不該被公共理由場域的規範所限制或取代,即便它們不是公共理由,反而以信仰、經歷、感受與覺察為基礎。

然而如何看待信仰?


或許可以從這一個問題開始,想想:為何「應該讓人自由地追求他的人生願景」?

「應該讓人自由地追求他的人生願景」似乎不是一個「不管你的價值觀是什麼,大概都會覺得重要的理由」,因為護家盟就不同意。他們除了不支持同性婚姻,可能還不支持很多事:他們可能認為婚前不能有性行為,大概也不同意跨性別。

你會說,為什麼不能呢?護家盟可能跟你說:那又為什麼可以呢?

這裡有兩種(非常粗糙的)不同的對於人生意義的追求藍本,一種是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式的,另一種則是護家盟式的:

應該讓人自由追求他的人生願景,包括同性婚姻。
不應該讓人自由追求他的人生願景,包括同性婚姻。

對於一個保守主義者來說,他可能希望社會不需要太多的自由。甚至,一旦有了追求這種人生願景的自由,我的生命意義就被干擾了。朱家安簡單地將這個解釋為「玻璃心論證」,這是不太同情護家盟的解釋。

這干擾白話來說就是:

一旦同性婚姻的自由被開啟,我的生命意義就被破壞了。

同婚支持者可能會想說:別人結婚關你屁事,你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但護家盟同樣可以說:(本來就異性戀發明的)「婚姻」關同性戀屁事,他應該調整他的心態,就作「同性伴侶」不好嗎?

也就是說,信仰並非只是單純的形上學預設,而是關涉到人如何存在於世的問題:只有當這些形上學預設鑲嵌進人們生命意義的時候,信仰的本質才顯示了出來。

無法否定,同性婚姻必然伴隨著對婚姻與愛情概念的解放,然而保守主義者的訴求就是:不要解放。護家盟式的「不知道怎麼教小孩」、「婚姻價值崩解」所拙劣表達的,事實上就是:婚姻和愛情的概念,不應該被解放。

你可以說,他們就是要一個對同性戀不友善的環境,不管他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在他們眼中,異性戀和同性戀,就是不一樣。確實,護家盟可能不是可以論理的對象,然而在他們看來,我們也是如此不可論理的對象。

在朱家安的詮釋中,這種互相干擾(雖然就痛苦程度來說不太對等)的面向消失了、權力意志的衝突消失了,護家盟成了只想控制別人的人。然而這樣的詮釋並不完整。

之所以提出這點,是因為我們需要認知到,同性婚姻的推動並非單純是追求權利的過程,更是衝擊信仰、開拓價值觀的過程。與人相互理解與對話,拉人去看同志議題電影,軟化社會對婚姻與愛情的想像,都屬於改變信仰的工程,這才是消除同性戀歧視的工作中,最重要且漫長的一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有人主張「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不要叫它『婚姻』」的時候,我們不該接受的原因。我們要說的是:異性戀和同性戀,就是沒有不一樣——而這是一個關乎信仰和價值觀的主張。

希望能以此作為關於《護家盟不萌》的一個補充。

結語


朱家安的文字所引導的思考,足夠繁複卻不會讓人感到煩悶。這是一本有立場的書,但它的核心目標和更重要的意義,卻是在完善與建立公共領域的規範性。我認為朱家安清楚地看到了台灣公共領域中無理言論充斥的問題。

朱家安給出的解決方案在我看來方向是正確的,只要給予社會足夠的時間去消化與思索其中提出的問題。包括有更多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閱讀它、有更多的護家盟購買它、更多學生和老師一起討論它。

總歸來說,這是值得一讀的一本書。

_______
本文由偉恩與咖啡授權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